世界看点:雪铁龙:既然各位连汤都不让我喝,那我只好掀桌子了!

来源: 懂车帝 2023-03-10 22:07:02

这一波燃油车降价,其实充斥着很多营销行为。

当越来越多企业加入到所谓的“降价大军”之后,我在思考的只有一个事儿:电动车的冲击远没有达到企业受不了的地步,3月份所谓的价格暴跌,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营销行为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只有你觉得卖的便宜了,你才会去买,和双11、小米饥饿营销一样,抓住人们的消费心理。

当然,燃油车市场被电动车市场冲击也已经是一个客观事实,的确对于企业来说,燃油车的销量受到了明显的影响,但这种影响更多建立在中国消费认知成熟的基础上,当年只会玩设计、堆配置的企业和产品被清退,企业本身就开始摇摇欲坠。

二线合资品牌开始被一线头部企业清算,这是一个我们想要看到的场景才对,但被一些人带了节奏。

01 狂飙的二线企业

这一波降价其实是从雪铁龙开始的,C6这台典型的B级车卖到不足13万的价格,不占便宜就是赚了,这是很多人的想法,不少人驱车上百里买C6。

但我想说的是,C6这种B级车降到12万多并不是一个稀罕事儿。

一方面,C6属实太老了,17年上市的产品到现在已经有了至少6年的历史,如果从研发环节来计算,这台车至少有8年历史,它的设计理念停留在8年前,产品力并不超前。

另一方面,B级车卖12万并不是一个稀罕事儿,隔壁的迈锐宝XL(图片|配置|询价)已经卖了很多年,低配车型不到13万,斯柯达速派(图片|配置|询价)这种大掀背车也只有12万多的价格。

只是人们觉得雪铁龙之前的价格比较硬,这次敢甩这么狠,的确是不多见,加上之前东风本田的降价刺激,12万买中级车才被人炒上了热搜。

二线企业不好过当然也是事实,不仅仅是雪铁龙,标致、福特、马自达、三菱等二线合资企业的处境都非常尴尬,所以不少企业趁着这一波“热度”打一打降价的感情牌, 能抢一个用户是一个用户。

02 降价真的只是噱头

燃油车的确有压力,但压力是真,降价是假。

如果降价能够解决问题,不会到今天才降价,早在一年前就开始降价了,对于企业来说降价是内部禁忌。

降价直接影响的是企业“命根子”,不具备盈利能力的企业降价只能加速死亡,比如说通用,早就在5年前就已经拿出了降价的杀手锏,所以你们见到卖12万的迈锐宝XL无动于衷,你让通用继续降价那肯定不可能。

燃油车有着较高的制造成本,技术、采购、装备、制造等成本都是摆在眼前的, 真的是卖一台亏一台,企业就要考虑减少产能,不会一边疯狂甩卖一边疯狂量产,这种刺激之后的应激反应更可怕。

消费者见到过12万的C6,还会花16万买C6吗?

显然不可能,解释也只有一个,C6是一台产品力末期的产品,它卖完之后就没了,因为产品实在太老,科技感、设计感以及驾驶体验感真的跟不上时代。

所以让我分析,3月份的这一波降价,其实就是去库存,和降不降价没有直接关系,就和4S店把各种的展车拉出来打8折卖给你一个意思,毕竟都不是正常商品车。

燃油车这两年也会遇到新的变革,纯燃油车不好卖,混动、电动的确是主流,提前甩货提前转型,这恐怕是3月份清仓甩卖的根本原因。

既为了救自己,也为了救产业。

关键词:

你可能会喜欢: